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爱心企业“出力” 老旧墙体“换颜”!事发泉州福隆星城小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06:0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文/图

日前,位于泉州鲤城区浮桥街道浮桥社区的福隆星城小区建筑外墙脱落,由两家企业无偿出资得到修缮,让居民十分感激,获不少居民点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8月13日,记者走访该小区,并采访了辖区街道、社区居委会。

修缮后,外墙焕然一新

居民曾提心吊胆过日子

如今走在小区特别踏实

始建于2009年的福隆星城小区,共有11幢楼,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因建筑外墙长期受雨水侵蚀及墙体材料老化影响,2024年,9幢B梯开始出现大面积开裂、脱落现象,坠落高度超15米,对楼下行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3日上午,记者来到该楼栋看到,刚完成修缮的外墙焕然一新。“之前刮风下雨时都不敢从楼下走,生怕墙皮掉下来砸到人。”居民吴女士对新外墙特别满意,她告诉记者,此前她每天接送孩子都要绕道走,特别是台风季节,墙皮哗啦啦往下掉,看着就心惊肉跳。

“现在走在小区就特别踏实,街道和企业真是办了件大实事。”正带孙子散步的张奶奶竖起大拇指,指着新修复的墙面说,之前外墙掉落,她亲眼看到,一块巴掌大的水泥块直接砸下来,幸好那天楼下没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修缮前,外墙经常脱落

街道走访调研创新工作模式

促成爱心企业全额出资修缮

“此前该小区已提取公维金用于老旧小区的消防整改,外墙脱落需要花费高额维修资金,得由小区居民出资,因此筹措资金很有难度。”浮桥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这一民生难题,浮桥街道创新工作模式,通过走访调研,最终促成两家爱心企业全额出资助力小区外墙修缮。

消息传来,小区业主群顿时“炸开了锅”。“当时楼长来通知我们说,有企业要来免费维修,我们内心很感激!”居民陈阿姨笑着说。

记者获悉,浮桥街道打破传统政府包揽模式,创新将“城市风貌提升”与“公益资源整合”结合,建立“需求清单—资源对接—项目落地”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走访发动辖区爱心企业,最终福建全艺工程公司和刺桐花涂料科技公司积极响应,充分发挥建筑业资源和力量优势,全额出资数十万元助力小区外墙修缮。

持续推广这个经验

倡导社会力量加入

施工前,社区还积极向居民讲解,争取居民理解与配合。施工期间,针对居民担忧的施工噪声问题,项目特别约定每日施工时间为9时至17时,并在楼道张贴《施工告知书》,附上社区监督电话,还安排1名网格员全程驻点,并设置警示标识及绕行通道。

历时52天的精心施工,通过隐患应急排险、基层加固、防水处理、面层涂装等工序,曾经斑驳脱落的外墙披上崭新外衣,面貌焕然一新,赢得居民群众的好评。

“后续,我们会在辖区持续推广这个经验,倡导社会力量加入,助力解决个别小区存在的外墙脱落难修复的问题。”该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都时评

小切口解决大难题

泉州福隆星城小区外墙脱落危及行人安全,但维修资金短缺。街道创新工作模式,促成两家建筑企业全额出资修缮。一处外墙的修复,成为以“小切口”化解“大难题”的生动实践。

居民们脸上舒展的笑容,映照出民生痛点被抚平的温暖瞬间。浮桥街道巧当“公益红娘”,以“需求清单—资源对接—项目落地”机制盘活社会资源,让专业力量以看得见的方式参与小区治理,让社会资金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彰显价值。

一面墙的修缮,照见了一条协同治理的新路。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而住建部数据显示,2025年城市更新专项资金中,市场化工具应用比例需达40%以上。这意味着政府在城市更新中,将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形成“政府搭台、各方唱戏”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城市更新注入资金活水。

民生痛点呼唤更广泛的社会合力。当然,要持续释放这种模式的活力,还需通过政策创新、机制优化和多方协作,着力破解投入产出平衡难、信息不对称、政策稳定性等关键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小切口虽微,却足以撬动社会治理的大杠杆。期待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到城市肌理的更新中来,为老旧小区“祛病除险”,真正让温暖与安全感触手可及。

编辑:李焕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