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国约有7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为何它被称为皮肤科“一号疾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9:12:00    

近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的“2025炎症性皮肤病大会”,150多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最新诊疗进展、创新疗法及临床长期管理模式。

据悉: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约13%,成人6%。据此推测,我国有超过7000万名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成人中重度患者占比接近30%,因此它被称为皮肤科的“一号疾病”。

所谓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俗称湿疹。患者往往感到皮肤异常干燥、持续瘙痒,身上还会起一片片红疹子,晚上痒到睡不着觉,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根据WHO疾病负担研究,其已成为全球非致命性皮肤疾病负担之首,累及全球2.3亿人口。

此次“炎症性皮肤病大会”首次落地中国上海,首度披露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5版)》的最新进展。目前,我国AD治疗已从传统外用激素时代跨越至精准靶向治疗阶段。新版指南将为我国AD规范化、精准化诊疗指明方向,通过规范治疗和个性化管理,逐步建立起兼顾疗效与生活的诊疗新标准。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13届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表示:“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当前,我国AD临床治疗目标已从传统的控制症状,转向为更重视患者主观感受,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据悉,特应性皮炎的国际诊断标准共有27条,因其较为繁琐,在临床使用受限。在2016年,张建中教授团队组织了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特应性皮炎的“张氏标准”,该标准有三条:第一是皮肤出现对称性湿疹或皮疹,时间超过6个月;第二是询问个人或家族病史,是否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第三是实验室检查。70%的国内皮肤科医生正在使用该标准,将其总结为“一看二问三化验”。

为什么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如此之高?张建中教授介绍,主要有两大病因,首先是遗传因素,其次是环境因素。如何判断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张建中教授伸出一只并拢的手掌说,如果皮疹面积超过了3个手掌加起来的面积,就达到了中度;如果超过了10个手掌合并面积,就是重度。除了面积因素之外,一些严重性因素如有无渗出、感染、肥厚、以及瘙痒程度也是判断依据。

目前,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一直是难点。张建中教授表示,2019年前用于治疗的主要药物是激素和免疫制剂,可能有一定副作用。而2020年以来,国内有了新的药物,包括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等,彻底改变了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困局。

当前,国内专家也吸纳了国际前沿的创新患者管理理念,其中“医患共同决策”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原则。张建中表示,医生必须花时间与患者沟通,让他们了解特应性皮肤病是一种慢性病,容易反复发作,还可能有哮喘、鼻炎等共病,因此需要长期管理。

张建中教授最后提出,“衣食住行洗护”也是疾病管理的关键。穿衣方面,患者应首选纯棉、宽松、干净衣物,做到勤洗;饮食方面,90%以上的成人患者不需要忌口,而三分之一的儿童患者需要做食物过敏源检查,避开特定食物,直到发育成熟;居住环境方面,患者应注意避开宠物猫狗掉落的毛发,及时清理地毯,以免滋生螨虫,并保持屋内温度湿度适中。

出行方面,患者应尽量少去过敏源集中的场所,如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装修市场等,如果无法避免就戴好口罩;洗澡水温要接近体温,不要超过37度,时间5到10分钟,特别是不要用力搓澡;洗完澡后,小孩和老人的皮肤较为干燥,可以适当涂抹润肤乳保湿,出油较多的成人则不一定需要。

张建中教授强调,特应性皮炎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虽然它在儿童身上突然爆发较为常见,但是它也有循序渐进、从轻到重的发病过程。因此,早期及时发现控制,长期做好防护管理,适用于所有人。

原标题:《我国约有7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为何它被称为皮肤科“一号疾病”》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见习记者 李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