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鞍山高校学子悄然掀起“消费分级”热潮。“把钱花在刀刃上”成为这代年轻人的消费哲学:衣食住行精打细算,二手平台、食堂团购成为日常,而在知识付费、文化体验等精神消费领域却展现出强劲需求。这种“物质消费找平替,精神投资不手软”的新趋势,折射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深层变迁。
“食堂套餐管饱,网购临期零食半价,二手群淘教材能省一半钱!”辽宁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小李展示着手机里的记账APP。记者走访鞍山师范学院、鞍山鞍职院等高校发现,超过七成受访学生表示会通过拼单、二手置换等方式降低生活成本。校园周边餐饮店推出“学生特惠套餐”,二手书店、文具共享柜等新业态随之兴起。
与精打细算的日常消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们在精神领域的“大手笔”。鞍山师范学院旁的某书店店主透露:“畅销小说、技能类书籍月均销量增长40%,学生群体占六成。”在线课程、艺术展览、小众音乐会等消费同样火爆。辽宁科技大学小张表示自己花费半个月生活费购入沉浸式戏剧门票:“省吃俭用一个月,就为感受现场艺术的震撼。”
对此,老师们表示,这种现象背后是年轻一代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转型,物质平替反映理性消费意识觉醒,而精神消费的投入则凸显他们对自我提升、情感共鸣的重视。
全媒体记者 沈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