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前听老同事说,办手续特麻烦,得盖一堆章。没想到今天带齐证件在一个窗口填一张表就办妥了,全程不到5分钟。”日前,在凤阳县政务服务大厅,刚办好退休手续的李琴笑容满面,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便捷赞不绝口。
过去,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堪称一场“跨部门接力赛”,养老金申领得找社保部门,医保衔接要跑医保中心,公积金提取还得奔公积金窗口……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群众在来回奔波中耗时又耗力。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凤阳县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为核心,借着“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东风,推动“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次办成”成为常态。
改革的温度,不仅暖了群众的心,更给企业发展添了劲。“以前水电气网报装,得挨个跑部门,材料重复交不说,审批流程还拉得老长。现在好了,只需向一个窗口提交一次申请,不到一周就全办妥了。”凤阳佳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陆伟拿着刚办齐的手续,语气里满是轻松,“跑腿少了、效率高了,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这就是最实在的获得感。”
“从‘多头跑’到‘一次办’,背后是机制重构与系统联动。”凤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杨娑娑介绍,当地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和6个“一件事”专窗,还配套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构建起“前端受理+后台流转+兜底保障”的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打破“信息孤岛”和“部门壁垒”,推动跨层级、跨区域事项协同联办,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政务服务的蝶变,在办税大厅里同样清晰可见。“大厅日均叫号量从384个锐减到29个,数字的减少,体现了服务的升级。”凤阳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局长张坤指着“智慧税务体验中心”说,这里用1台自助终端、4台平板、12台电脑构筑起多元办税场景,纳税人自己操作就能完成发票开具。与此同时,3名工作人员随时在线“解惑”,让“零接触”服务深入人心。
改革既要拼速度,更要暖人心。这份“温度”,在“容缺办理”中尤为动人。不久前,凤阳一家企业办税员何慧匆匆赶来办理服务贸易对外支付备案,却发现忘带项目合同。正急得额头冒汗、不知如何是好时,窗口工作人员递来一个“信易办”容缺专递信封,笑着说:“材料补全后寄回就行,不用再跑第二趟。”
“信用越好,服务越优。”张坤拿着三个不同颜色标注的“信易办”容缺专递信封解释说。纳税人可根据信用享受次要材料后补、免费邮寄到家的便利,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近六成。
“流程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改革才有生命力。”杨娑娑坦言,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凤阳已上线的“一件事”平均跑动次数减少94%,办理时限压缩69%,提交材料减少60%,累计办理3829件,办件数居滁州市前列。
来源:安徽日报
审核:陈兆龙 编辑:张雪子 校对:解明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