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入伏!
近十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但是今年“三伏”
从7月20日开始
到8月18日结束
一共是30天
被网友称为“十年一遇的最短三伏”
三伏天“缩水”
是更凉快还是更热呢?
其实,热度与三伏天长短没啥关系
主要取決于大气环流形势
副热带高压越强、盘踞时间越长
天气也就越热
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
湿度最大的时段
“冬病夏治”正当时
“三伏贴”你贴对了吗?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三伏贴”
“三伏贴”,是针对冬病夏治的中医传统疗法。

即在每年的三伏天,也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各贴一次,最佳时间窗口为每伏的前三天内任选一天,时间弹性较大,最好每一个伏贴时间间隔10天。

通常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成人每贴贴敷时间为6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三伏贴”
对于各种发热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发热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及咳吐黄色浓痰、咯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不建议进行“三伏贴”贴敷治疗。
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也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此外,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或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妊娠期妇女、皮肤过敏者、瘢痕体质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
贴“三伏贴”要注意什么?
自己购买“三伏贴”贴敷行吗?
“三伏贴”是一种中药制剂,需要国家审批才能够上市流通。很多网上的“三伏贴”,没有国家的药准字,购买时一定要慎重,有的药效不够甚至容易产生严重过敏反应。建议在正规医院进行贴敷。

贴敷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淋雨、直吹冷风,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及发物,贴敷之后不宜冷水洗浴。
贴敷后皮肤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贴敷后如果局部出现轻微红、肿、痒或细小水泡,属正常药物反应,一般可自行消退,不要粗暴搔抓。
但若出现剧烈灼痛、瘙痒难忍或出现较大水泡,应立即取下药贴,及时就医处理。
三伏这些养生误区要避开
三伏天养生方法层出不穷,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三伏天没胃口可以用蔬果代替正餐?

瓜果蔬菜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但缺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如果长期只进食瓜果,会造成这三大营养物质的缺乏,甚至影响免疫力。
伏天就要“以热制热”?
盲目跟风饮用姜枣茶、羊汤等“以热致热”,会导致内热体质人群上火,出汗过多还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
最热时锻炼可提高耐热力?
高温天气下,如果进行大量活动,会造成大量出汗,有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造成钠钾电解质离子流失,导致中暑。对中老年人来说,还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诱发心梗、脑梗。
多喝冰水更解暑?

防暑不可过度贪凉,大量饮用冷饮会损伤肠胃,大汗后受凉还可能引起血管剧烈收缩,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
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
切莫走入养生误区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