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吕佳怡 川观新闻记者 严佳敏 魏冯 何嘉琦
盛夏已至,热浪来袭。持续高温不仅是体感上的煎熬,也是威胁健康的隐形“烤”验。即日起,医本正经栏目推出“高温大作战系列真测评”,川观新闻记者携手川观合伙人,组成“90后+00后+05后”测评组阵容,真听真看真感受,用“系列真测评”为网友揭开一系列消暑“神器”的奥秘、为户外工作者解暑降温支招、传递夏日健康饮食妙方,携手医疗专家做实用科普……让每一个人都能安全、健康地度过这个炎炎夏日。
7月20日将正式入伏,比起往年,今年的三伏天仅有30天,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可以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保健机体,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社交媒体上,关于“三伏贴”的“安利”属实不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除湿气、强健脾胃、改善鼻炎等功效令人心动。记者发现,不少人选择到中医院或者中医馆去贴,同时也有很多网友选择在家自己贴。
在家贴靠谱吗?贴三伏贴有啥注意事项?记者购入三伏贴亲身来测一测。
按照网友推荐的穴位和步骤,选择大椎、命门、肾俞、曲池、足三里、悬钟等8个穴位敷贴三伏贴,以提升免疫力。在家DIY的效果如何,记者邀请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庞力来评价。
一听到诉求,庞医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脉。
“三伏贴一定是因人辨证选穴、因证选药,再进行敷贴,建议大家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医生进行治疗。”庞医生介绍,夏季进入三伏天后,自然界阳气旺盛,此时温补阳气、驱散寒邪,对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伏贴是典型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药物外敷穴位起到温阳散寒、调节阴阳功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像你希望提升免疫力,其实是基本保健的诉求。”庞医生耐心介绍,三伏贴主要适用于以下五种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支炎、肺气肿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常有胃胀、腹胀、胃脘部冷痛、慢性腹泻等症状;女性诸如痛经、月经量少等虚寒性妇科疾病;骨与关节、肌肉疾病如慢性颈肩腰腿痛、寒湿性骨关节炎等;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疲劳、乏力、畏寒肢冷、怕风、易感冒。
依次检查完所贴的穴位,庞医生表示认可:穴位找得都很准确。
此时,贴上三伏贴的穴位开始感受到火辣刺痛,对此,庞医生解释说,三伏贴的成分含有姜和蒜及其他一些刺激性药物,“皮肤耐受度不强的人可能会出现轻微发红、瘙痒,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剧烈瘙痒或敷贴处皮肤出现水疱,则需要及时就医。”
庞医生还叮嘱,贴敷期间需要忌冷饮、冷水浴,避免过度受寒,也不要剧烈运动。
三伏贴也有禁忌人群,庞医生提醒,“恶性肿瘤、强过敏体质、瘢痕体质、皮肤破溃、感染性疾病、发热患者禁用三伏贴。2岁以下小朋友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如果贴的过程中某次忘贴或贴太晚,有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庞医生解答,“一般来说,每一伏十天内都可以贴,但推荐第一天就贴,在今年就是7月20日初伏、7月30日中伏和8月9日末伏,越往后效果越打折扣,如果第一天实在没有时间,前三天效果也不错。次数上连敷三年为一个周期。”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