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珠海平安铁骑队三记:7分钟、180秒与24小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7:47:00    

暴雨大风肆虐珠海时,情侣中路的风浪几乎要将车辆掀翻,巡逻车顶闪烁的警灯勾勒出城市守护的轮廓线。

铁骑队员王梓轩和队友用身体挡住杂物,将雨布盖在外卖小哥身上。雨水倒灌进骑行靴,但小哥身下的外卖箱和电脑被护得滴水未沾。

“人伤了,吃饭的家伙不能再坏!”这名23岁的退伍兵嘶喊着,警用雨披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远处,城市阳台的巨浪拍碎在防波堤上,而这一方小小的雨布之下,完成了一场执着的守护。

这是珠海街头年轻、挺拔的身影,200名平均年龄26.6岁的珠海平安铁骑队员,身着骑行服,佩戴5G执法记录仪与移动警务终端,与座下的大功率警用摩托车一道,如流动的星辰嵌入城市肌理。

自2025年5月1日正式亮相起,这支队伍已累计出动警力2.1万人次,接处警情1.38万起,服务群众2900多次,用钢铁意志与温情守护重铸城市安全感。

珠海平安铁骑队员控制住逃跑的嫌疑人

王梓轩:

紧急接力的7分钟

5月27日,清晨7时47分的柠溪文化广场红绿灯下,车流中有一辆小汽车摇下车窗,向巡逻的平安铁骑队员紧急求助,考生家长攥着身份证的手在发抖,“孩子8时前要进考场,导航显示驾车要二三十分钟,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摩托车后视镜里映出王梓轩绷紧的下颌线,他将证件收进内兜,驾驶警用摩托车迅速汇入拥挤的车流。车身倾斜压弯过巷,对讲机里传来搭档的路线指引,“人民东路拥堵,改走兴业路!”

这个曾在军营拼搏的战士,此刻将摩托车驾驶技能发挥到极致,闪烁的警灯融化了导航上原本的鲜红。当身份证递进文园中学考务窗时,距开考仅剩几分钟,7分钟的极速穿梭,改写了考生的命运轨迹。

“如果没有铁骑队员的帮助,10分钟内是不可能保证孩子顺利进入考场的。”考生家长一再向铁骑队员表示感谢。

“警用摩托车相较于传统的巡逻车辆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更轻松地穿插于繁忙的城市交通中,快速抵达事发现场,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2000年7月出生的本地青年王梓轩抚摸着坐骑感慨。

去年退伍后,他放弃创业机会加入珠海首支平安铁骑队。在从“零”开始的训练中,这个战术素养优秀的退伍兵却为征服重型摩托车磨破了数双手套,队友仍记得他加练到深夜的身影,“每次练绕桩他都要给自己加码负重。”

恶劣天气的救援则考验着另一种速度。当遇到拉着警报的交警同事,王梓轩立马驱车跟上,发现外卖小哥被撞倒在暴雨中时,王梓轩的战术动作已成肌肉记忆,协助布设警示锥、检查伤情、呼叫120。

“别动!救护车马上到!”他单膝跪在积水中,用身体构筑起一道防护墙。

“车上有电脑,我怕淋湿了。”面对外卖小哥求助,王梓轩一边轻声安抚,一边把电脑也紧紧护在身下。同样暖心的,是路过的市民也带着雨布过来帮忙,市民与平安铁骑队员用雨布和身体搭建起的“临时雨棚”记录下城市的“温度”。

“第一次处置市民的紧急求助,紧张得差点握不住车把。”王梓轩笑着讲述自己的经历,而说起这个珠海青年最紧张的时刻,还是刚刚过去的台风“韦帕”。“以前台风来了都是响应号召减少外出,这次是我第一次参与台风防御这场硬仗”。

在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骆惠城的带领下,王梓轩与铁骑战友们顶着不断增强的风力沿情侣路展开巡逻,这是珠海公安首次在台风天部署平安铁骑队执行海岸线巡防任务。

台风中被雨水和汗水浸透的制服后背,拓印着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平安速度”。

防御台风“韦帕”一线执勤的珠海平安铁骑队

赵伟光:

合围战术中的180秒

110接警员接到吉大巴士站附近手机店的报警电话时,赵伟光驾驶摩托正在附近巡弋。“三男两女抢手机店,乘商务车往九洲城方向逃离,请铁骑迅速到场处置”,对讲机里的指令未落,他的头盔已压进疾风。

据悉,现场共五名人员,三男两女。三名男嫌疑人在手机店以购买手机为由,乘店主不备拿起手机迅速逃离。两名女嫌疑人则在不远处的商务车上配合等候,店主发现后立即追赶,并报警求助。

“控制住白莲路、吉大路!”“封住景山路!”28岁的赵伟光在频道里快速协调缉捕。

这位曾在交警岗位奋战六年的老兵深谙城市脉动,更在一次次实战中磨砺出战场直觉,迅速申请启动交通灯“红波”,目标车辆被精准陷入车龙的洪流。

铁骑队员迅速上前截停,嫌疑人均被控制在车内,另外两组铁骑队友也陆续到场支援。从接警到处置用时180秒,三组队员配合,迅速制服五人团伙。

从臂盾、警棍、电击叉、约束带等随身警械,到应对特殊情况的遮蔽布、灭火器等警用器材,珠海平安铁骑队配备齐全的警用装备充分保障了能够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

更深的底气来自军旅传承。赵伟光出身烈士之家,家族里也有多人参军。“从小听战场故事长大,如今我也能守护城市安全、市民平安。”

数据见证着蜕变,平安铁骑队执勤三个月有余,接处110警情3990多起,快处轻微交通事故1300多起,疏导交通3900多次,辖区治安有效提升。

最让他触动的是市民眼神的变化,“常有人对着铁骑竖大拇指。”那些被钢叉锁住的罪恶瞬间,正垒砌成新的安全长城。

王威:

数据洪流后的24小时

铁骑基地的灯光总在深夜最亮,王威的眼中映着屏幕的蓝光,从7起求助处置进度,到30多万公里巡逻总里程,以及30多个光点在珠海地图上流动。凌晨零点零分,他指尖飞过键盘,精准报表直传指挥中心,这是连续第100天准时提交的“平安答卷”。

“读研时分析商业数据,现在在数据中守护的是城市安全。”27岁的硕士王威是铁骑队的后勤“大管家”。

收到异动,王威点开管理系统,警员定位显示在翠微东路,他立即调取实时影像,队员在湿滑路段轻微摔车。对讲系统确认情况后,维修团队立马就能收到系统派单,“人车平安,请后勤组跟进保障”。

作为铁骑队内勤“大管家”,他助力队伍架起科技与实战的桥梁。

台风天摩托车进水故障,他迅速协调厂家开辟绿色通道;

新配发的警用战术装备到货,他带着说明书扎进训练场测试性能;

甚至年轻队员因训练和工作焦虑,也是他促膝长谈,“你看,珠海平安指数是有变化的,市民们记得住每份付出。”

“骑着摩托车在路面值勤看似‘威风’,背后的苦只有队员们自己知道。”

王威向记者介绍,铁骑队员所驾驶的摩托车重约240公斤,是男骑警体重的几倍,将车辆放倒后,普通人根本扶不起来。铁骑队员身上的骑行服,看起来很帅、很“拉风”,但这套装备特别厚重,而且冬天冷、夏天热。

“每一名铁骑都需要日复一日地面对刻苦训练与实战检验。”

铁骑的轨迹织成金色脉络。主城区设置数十条巡线,早晚高峰叠加巡逻密度,两人小组辐射半径覆盖1.5公里。6.5小时路面勤务指标让警务巡逻的脚步覆盖着珠海市区每个角落。

而这支队伍用数个月创造的“平安名片”,正谋划着从香洲向金湾、斗门延伸,计划配备的无人机也将赋予珠海平安铁骑队守护城市安全的新视角。

华灯初上,王梓轩的摩托掠过情侣路,警灯在沙滩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城市阳台的游客举起手机拍摄着工作中的铁骑编队,不远处,赵伟光小组正用摩托车引领疏导车流,王威的终端上跳出一条新的维修申请。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珠海平安铁骑队以“树形象、降警情、升满意度”为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牢牢扛起“攻坚克难、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站好忠诚哨、坚守平安岗,警灯闪烁护平安,车轮丈量暖民心,珠海平安铁骑队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过硬的本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卫士就在身边、平安祥和就在眼前。

来源:羊城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