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节流转,倏忽之间迎来立夏节气,夏天正式开启,逐渐攀升的温度难免让人烦躁不安,中医称之为心火旺盛。
白居易有诗云:“忧悲欲作煎心火”,可见心火旺盛,不仅源于暑气蒸腾,精神内耗也是不容忽视的“助燃剂”。
精神内耗是人类独有的“心灵枷锁”,动物只在生死攸关之际才会恐惧担忧,一旦危险消散,即刻恢复无忧无虑的状态。人类则不然,“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可以凭借丰富的想象力, 在脑海中编织出无数尚未发生的危机与灾难。
人类杞人忧天的根源,来自人脑中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脑结构——杏仁核,杏仁核犹如大脑的安检系统,一旦感知到危险,便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逃生备战”,促使肾上腺素与皮质醇大量分泌 。
在远古丛林时代,这份灵敏是生存的关键,高度警惕能躲过猛兽侵袭,提升存活概率;而身处现代文明社会,剑齿虎或猛犸象的威胁已成为历史,杏仁核依旧杯弓蛇影,稍有风吹草动,便轻易激活。
杏仁核“过载运转”,会导致焦虑、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会占据大脑,再加上夏日炎炎,心火内炽,扰乱心神。
“心静自然凉”,想平息心火,关键在于减少杏仁核的启动频率与工作时长。
信息时代想要让心灵保持恬静,似乎并不容易,整天整夜刷手机肯定是适得其反, 网络带来海量信息,同时也裹挟来焦虑,一方小小的屏幕,可以让人围观各种纷争和灾难,过度浏览此类信息,杏仁核会不自觉地“拉响警报”,“脑补”纷争发生在自己身上。
不仅如此,网上一些博主为博取流量,常将小事无限放大,用危言耸听、捕风捉影的内容贩卖焦虑。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情绪触发点,有人畏惧老病,有人担忧潦倒,有人害怕失势,有人恐惧意外,平台算法精准捕捉这些情绪敏感点,不断推送相关内容,致使杏仁核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进而引发一系列剧烈情绪波动与生理应激反应。
更棘手的是,杏仁核一旦被激活,很难在短时间“关闭”,杏仁核完全不受理智掌控,会持续运行,“劫持”我们的思维,让激动和负面情绪不断蔓延。
“心无机事,案有好书,饱食晏眠,时清体健,此是上界真人”,这是古人眼中身心健康的最佳模式。
杏仁核敏感、心火过旺的人,想以“心无机事”“时清体健”的状态安度酷暑,不妨减少刷手机的时间,摆脱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多亲近大自然,清流激湍,惠风朗月是天然的降火良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滔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