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苏州何山桥改建工程迎来关键节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7:56:00    

今天(7月25日)上午,苏南运河苏州何山桥改建工程北半幅钢箱梁顺利实现水上合龙,这标志着这座连接姑苏古城与高新新城、紧邻寒山寺与枫桥景区的重要桥梁,成功迈出了打通苏南运河“三改二”苏州段航道升级瓶颈的关键一步。从项目进场开工到这一关键节点完成,仅用时4个月,展现了高效的建设速度。

何山桥改建工程施工现场。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黄金航段,苏南运河苏州段的每一次升级都牵动着区域发展的脉搏。2007年启动的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于2022年收官,让千吨级船舶得以畅行;2024年12月,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开工,目标直指2025年底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行,推动航道成网、汇通江淮。然而,横亘其间的何山桥却成了航道升级的“拦路虎”。这座建成近30年的老桥,虽曾满足四级、三级航道通航需求,但随着运河功能的迭代升级,其“先天不足”日益凸显。

桥区航道呈S形弯道、口宽为苏州段最窄,老桥与航道形成斜交,实际有效通航宽度严重不足,是苏南运河苏州段与通航标准相比最为受限的节点,成为航道升级的主要碍航因素。与此同时,何山桥作为苏州市域一体化的重要节点,东连姑苏区古城区、西接高新区狮山商务区,桥北紧邻寒山寺与枫桥景区,日均车流量超3万辆次。经过近30年的服役,其现状服务水平难以承载跨区通勤与旅游交通的双重压力,因此,何山桥的改扩建迫在眉睫。

为破解“通航瓶颈”与“交通压力”双重难题,同时减少对周边影响,何山桥改建工程以“适度增大跨径、兼顾功能与景观”为核心思路。工程全长830米,其中主桥长297.8米,采用分幅设计,单幅桥宽19.75米,由双向4车道拓宽至6车道,彻底提升通行效率。新桥主桥采用一联三跨变高钢箱连续梁、单箱双室带挑臂钢箱梁,跨径组合为87.4+118+87.9米。设计上充分考量周边历史文化景观,采用低高度、无高耸的结构形式,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桥梁造型设计,最大限度保留了寒山寺、枫桥景区的远眺视野,实现了交通功能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

何山桥改建工程施工现场。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从进场开工到北半幅合龙仅用4个月,这样的速度背后,是对复杂施工环境的精准把控。何山桥周边分布着江苏科技大学、苏州干部学院、大型商超及密集居民区,人流车流交织。项目团队联合业主单位、交警部门对周边交通流进行检测计算,经过数十次方案优化论证,最终确定“半幅拆除新建、另半幅保通”及“新建成半幅保通、拆除建设另半幅”的交通导改方案。在施工期间同步做好周边围挡设置、自动喷淋降尘,与枫桥景区和谐衔接,主要路口增设警示标志和引导标志,增加专人交通引导等工作,保障项目周边的安全有序。旧桥拆除环节更是考验技术实力。项目团队针对水上吊装、高处作业等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强化现场旁站,按照建桥顺序的逆方向,即先拆除合龙段,再向两侧对称同时拆除的方法,科学高效组织施工,在15天内快速完成半幅老桥拆除任务,最大限度缩短施工风险期。

作为《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3—2035年)》“两纵五横”中京杭运河通道的关键节点,何山桥改建工程的推进,为苏南运河全线升级按下“快进键”。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北半幅钢箱梁合龙后,项目团队将加快进行后续附属施工,预计今年年底恢复北半幅交通通行,同时完成南半幅旧桥拆除施工任务。何山桥改建工程完工后,将显著提升航道整体通航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水运发展需求,助力实现2025年苏南运河全线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目标,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苏报融媒记者 吴涛/文)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