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飞洋之盛”号货轮载运的一批总计2883件、通过“联动接卸”模式申报的家具,从海宁港顺利抵达上海洋山港。在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监管下,于4日后装上国际航线“中远海运山茶”号轮,运往海外。这是海宁港与洋山港之间正式通过“联动接卸”模式承运的首批货物,标志着“联动接卸”监管模式适用口岸从14港口拓展至15港口。
“联动接卸”是在传统的“水水中转”基础上实现“水水直联,多港互动,内河承接,洋山装卸”一体化监管。“水水中转”模式下,进口货物的海关查验在目的港完成,而通过联动接卸模式,企业可以在洋山海关办理进口放行手续,经专用驳船转运至目的港后直接提离。出口货物经驳船运抵洋山港后,海关优先安排查验办理放行手续,最大限度节省货物出港时间,从而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据洋山海关物流监控四科副科长吴坤飞介绍,海关标准化改造监管作业场所,协调解决多式联运集装箱查验和通关问题,升级系统推动数据互联更顺畅,运用数字化监管大幅提升港口通关效率,为海宁港-洋山港“联动接卸”业务落地做好准备。据上海海关信息,今年上半年,通过“联动接卸”模式完成进出口的集装箱已超25万标箱;自该模式业务启动以来,累计完成进出口集装箱近200万标箱。
“洋山港与海宁港的联动,是将海宁港作为上海港的港口延伸,降低了外贸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缓解了口岸周边地区交通压力及相关监管场所的疏港压力,营造了更为低碳、畅通的物流环境。据测算每个标箱可降低海河联运物流成本约200元。”海宁港常务副总经理张黎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