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超能量的“中小微”丨小小黏豆包 日销10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9:05:00    

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把满族传统美食卖到全国和海外

小小黏豆包 日销10万+

7月21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个金黄色的黏豆包排队走下生产线。河北日报记者李巍摄

软糯爽口、米香四溢的黏豆包,是满族人的传统特色美食。在旗品牌的出现,让这一地域性、季节性的吃食实现了产业化,并卖到全国和海外。

在旗,是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合盛公司”)旗下品牌。7月21日,记者驱车从秦皇岛市区一路往北,沿着起河溯流而上,抵达河流源头处的龙王庙镇。这家公司就坐落在这里。

和面、拌馅、包制、蒸制、速冻……走进双合盛公司,眼前一台台设备高效运转,黏豆包、小米窝头、南瓜糕等各种特色杂粮主食纷纷下线。董事长张胜利捏起一个刚成形的黏豆包,大黄米的香味儿顿时钻入鼻腔。

厂区外,山风吹过燕山褶皱,将栗子林吹成绿浪。这片被称作“青龙小高原”的土地上,家家户户都有做黏豆包的习惯。每到腊月,左邻右舍围坐在热炕上,用大黄米面裹上红小豆馅,一边包着黏豆包,一边唠着家常。黏豆包蒸熟后,有的人家还会点上红点,寓意“鸿运当头”,祈愿四季平安。

十几年前,张胜利和弟弟张全利在镇上开着一家超市。为了保证货真价实,兄弟俩坚持亲自到品牌经销商处进货,并承诺假一赔十和无条件退换。诚信经营换来了当地百姓的信任,300多平方米的小超市,最多时一天营业额能达十几万元。

富裕起来的兄弟俩,没有待在舒适区。2012年,他们开始寻找能做得更长远的新生意。

开超市时,每到冬天,总有顾客问是否有黏豆包,想带回城里给亲戚朋友们尝尝。他们还发现,老乡们冬季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这一吃食,竟会吸引外地人专门开车过来,以每个1元的价格买走。兄弟俩算了算,一个黏豆包的成本也就两三毛钱,“干这个,利润空间挺大”。

真的可以吗?兄弟俩心里还是不踏实。他们在网上搜到,哈尔滨市阿城区有一个亚沟街道,被誉为“中国黏豆包第一镇”。好产品是什么样的?兄弟俩专门跑了趟亚沟,考察了当地几家黏豆包生产作坊,感觉自己家乡的黏豆包口感并不比他们的逊色,顿时有了信心。

说干就干。从哈尔滨回来后,兄弟俩建厂房、盖冷库、招工人、上生产线。2013年10月,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哥哥张胜利任董事长,弟弟张全利任总经理。年底,金灿灿的黏豆包第一次走下生产线。

首战,进商超。

彼时,国内流通领域正强力推进农超对接。在政府部门的撮合下,2013年年底,第一批黏豆包送进了秦皇岛家惠超市。最初几天,张全利每天都去超市,在冷柜旁一站就是半天。可是,几天过去了,冰柜里的黏豆包依然无人问津。

几天后,张全利接到超市经理打来的电话:“张总,你这货有问题,顾客说吃起来有酸味儿,像是馊了,正要求退货呢!”

张全利赶到超市,咬了一口顾客退回来的黏豆包:“这不是坏了啊,村里传统工艺制作的黏豆包,口感就是微酸……”超市经理也很无奈,只说“市场不认可,我们也没办法”。

把货拉回公司的路上,张全利的心情一落千丈。新的销路还没有找到,从超市退回的黏豆包在冷库放置到过了保质期,最后只能喂猪。蹲在猪圈旁,兄弟俩欲哭无泪。

张全利说:“要不咱俩继续开超市,别干了。”张胜利站起身,咬咬牙:“几百万元的家底都投进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还是得干。”

黏豆包一时做不了了,但工人、设备总不能一直闲着。2014年春天,当地一位食品代理商给兄弟俩出主意:上海最近有个食品展会,说不定能找到商机。兄弟俩和这位代理商一块儿去了上海,不仅逛了展会,还参观了当地几家食品生产企业。“你看,这豆沙包、奶香小馒头家家都在卖,你的设备正好能生产,为啥不试试?”这位代理商给出建议。

从上海回到青龙,兄弟俩在原来产线的基础上,引进刀切馒头和红豆包生产线,推出在旗红豆包、奶香小馒头,很快得到唐山、秦皇岛消费者的认可,一上市就被抢空。年底盘账时,仓库里干干净净,连外形不佳、无法销售的产品,都被员工分着带回家了。

从此,公司生产线开始日夜无休。2015年3月,双合盛公司启动二期扩建项目。

大干快上之际,张胜利没有忘记在黏豆包上跌过的一跤。他带着技术员,一头扎进黏豆包的生产工艺改良中。调整发酵温度、湿度和时长,优化大黄米和玉米糁的配比……慢慢地,黏豆包销量开始上涨,这给了兄弟俩十足的信心。

2017年夏天,一位南方客商到公司订购产品,品尝了黏豆包后说:“口感挺有特点,给我发一车!”那一刻,张胜利攥着首个来自长江以南的订单,看着一箱箱黏豆包被装进冷链运输车里,突然想起当年产品倒入猪槽的一幕,眼眶顿时热了。

此时的双合盛公司,产品品类日益丰富,主打产品在旗黏豆包逐步占领京津市场,并销往东北三省。公司被认定为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入围了“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代表品牌企业”。

在公司办公楼一楼大厅,放置着一排冰柜。张胜利说,这些冰柜就是他们的展柜。有客户来参观,打开冰柜就能看到他们所有的杂粮主食产品。

拿出一袋黏豆包,张胜利问记者:“我们的配料表有些特别,你发现了没有?”记者看到,配料表上只列有大黄米、红小豆、饮用水、糯米、玉米糁、白砂糖,非常简洁。

“我们大多数产品已成功去掉了泡打粉,配料表能简则简。”张胜利说。

减少添加剂的使用,起初来自一个客户的要求。

2018年,北京通泰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的采购人员送来一份中小学团餐订单:“我们要奶香小馒头,但有个要求,不能添加泡打粉。”

泡打粉是国内食品行业里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之一,它能让馒头醒发得更加充分和均匀,次品率低。如果不用,产品品相不好把控,损耗至少增加两成。

这一单,接吗?张胜利有点犹豫。给孩子吃的,得见良心。思来想去,他对技术人员说:“从明天起,所有人停下手头工作,主攻去掉泡打粉后的新工艺。次品率高了,咱认!”

最终,技术人员用了9个月时间,成功完成工艺调整。此后,添加剂能去掉就去掉,成了双合盛公司坚持的理念,哪怕提高了生产成本,牺牲了外在品相。

这份“固执”,让公司成了行业里的“另类”,也让他们收获了诸多荣誉。2021年12月1日,第106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中国区)颁奖盛典在海口市举办,以在旗黏豆包为代表的在旗杂粮主食揽获金奖。

那天,张胜利和张全利共同上台。当颁奖辞响彻大厅时,兄弟俩相视一笑,恍惚从对方身上看到了初心不改的自己。

2022年2月,在旗黏豆包出现在北京冬奥会的冬奥村主餐厅,赢得各国运动员的赞誉,成为网红餐品之一。北京冬奥会后,双合盛公司收到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发来的感谢信。张胜利把信展示在公司一楼大厅的醒目位置。“让世界看到在旗黏豆包的这一刻,是我们最高光的时刻。”他说。

今年5月,在旗黏豆包进入盒马鲜生的上海门店。在向商超快速铺货的同时,公司也加快了社区直营店的开店步伐。目前,他们在秦皇岛有3家直营店。按照计划,明年直营店数量将突破30家,范围扩大到京津冀地区。

眼下,在距公司50多公里的双山子镇大汇河村,占地288亩的在旗杂粮主食产业园正加紧建设。一期工程投产后,产能将扩大到每天200吨。更重要的是,5G车间、数字化管理,意味着这里崛起的将是一个智能化的现代工厂。

2024年,双合盛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亿多元。每天,超过10万个黏豆包走下产线,通过冷链运输发往全国。凝视着传送带上滑过的一个个黏豆包,兄弟俩常常想起走过的岁月,有过酸楚,甚至疼痛。张胜利说,做企业其实就像做黏豆包,“好东西都得熬,只有经过充分的发酵,才能沉淀出最醇厚的底味”。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